欢迎光临法治宣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界风采
  各界风采
新铭瑄人 刘穗平:动静相宜皆有味
发布时间:2019-05-21 22:24  阅读:

        “风一样的女子”应该就是我们铭瑄运营中心穗平。一名九零后运营骨干,干净利落,走路带风。当然,这并不一定是她的本意,原因有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于侨乡的她基因使然;每个月无论一天结一个方案还是两个甚至是三个,她做事系统里未结案数永远是100+,不“风”真的不行。但是光“风”也不行,还得学会停下来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运营之间,在稳定的法律市场和多变的现实之间,在“动”与“静”之间,让公平与正义得以实现。

         担当,让担忧不再可怕
       哲学上有一个观点,存在即是合理。穗平的担忧确实挺合理的,首先是外因的不确定,公众期待在不断增长,服务方案视作救命稻草,业绩指标在不断迭代,每个铭瑄人的工作在透明的数据中一目了然,法律概念和经济概念在不断重新定义,分到的单项一不小心就是全国首例;其次就是内心的不确定,案子审久了,不免又烦又累又紧张。但是没有办法,运营就在那里,只多不少,用穗平的话讲,我们只能来不及担忧,就得担当了。面对顽固的未结工作,穗平会郁闷会担忧,但她始终相信,这些年碰的钉子、得到的教训、得到的经验,会成为一件可以保护自己的、厚厚的铠甲,而且终于有一天,自己内心可以强大到把这层铠甲冲破,成为更好的自己。
        改变,让思维变得高质
      运营的职责不仅仅是业务辅助,项目推进,化解,还要制作一份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恰当的高水准文案,撰写一份说理透彻、论证缜密的高质量调研文章,发表一篇法理交融、可读可看的宣 传稿件。不过,这等于和结案率奋斗之余,再给自己增加一份额外的压力。
       穗平曾经过一起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结案后开心地写了一篇案例分析,准备去参评优秀案例。自以为弄得还不错,会得到表扬,结果得到的评价是:逻辑完全不通,让人读不明白,不知道写的啥,生生地浪费了一个好案子。领导很不满意,后果就是穗平需要重新写。领导给穗平逐层解析,指出问题,然后教她用另外一种方法写这个案例。过程是很痛苦的,穗平陷入了改稿到半夜——被否定——再改稿到半夜——再被否定的循环之中,整个人都不好了。最终交稿后,穗平特别感激领导和这段经历。写文案写文章,都不是凭感觉写出来的,不能感觉到哪写到哪,而是应该写到哪思维到哪,句句相连,环环相扣,每句话都有意图,每部分都在为下部分做准备,分出层次,分出阶段,部分是一个块状的说理,整体是一个线型的推进。这段经历也让穗平从自发学会了自觉,学会了更有深度的思考。
      宁静,让忙乱渐渐有序
      作为运营,每天不停地阅卷、答疑,每天处理着厚厚的卷宗、写着长长的文书,但是“操千曲而后晓声”,每起方案的背后总折射着社会和经济的变迁,等待铭瑄人去找出背后的规则和规律。
      在穗平看来,商业行为千变万化,利益冲突纷繁复杂,铭瑄需要有格局、有理想、有使命感,特别是现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一名优秀的铭瑄人应当静下心来、沉下心来,永远深谙案件的本质,抓住万千纠纷最核心的价值。她希望自己审理的每一个或大或小能解决经济转型中产生的问题,对经济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工作的时候,穗平不停穿梭,下班后,自我学习,加强复习,静下来沉淀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是,心一转境亦转,穗平喜欢多阅读一些好书,多倾听一些好歌,多做一些瑜伽,工作烦躁的时候,生活遇到困难时,劝慰自己让自己再坚持一会儿,总能找回内心的温暖,总会有春暖花开的一天。她说,不要因为无休无止、永不停歇的工作,放弃自己的才华、心意、坚持、真诚,再微小的光芒,都一定会被看到和善待。春残花落,盛夏将至。转瞬之间,穗平来到,依然保持着风一样的节奏,在安静思考、默默坚守的过程中,用宁静的巨大力量助力自己在铭瑄事业沃土上,执着追求。

  下一篇:下一篇:铭瑄宣讲讲师——陶娟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521932412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