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留守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常宁市洋泉镇中心小学 黄志刚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存在的普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认为:解决留守儿童及青少年问题,需要从最基层的教育工作做起。作为基层教育者,重塑底层教育,由内而外使留守孩子心理情绪能够得到纾解,困难能够得到帮助,在缺少父母的环境中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
一:身先士卒,开启校长主抓,全员共管的关爱模式。
洋泉中心小学有学生一千左右,留守儿童问题现象极其普遍。农村教育对于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较欠缺,对于培养树立儿童的价值观缺乏系统性,过多的强调学习成绩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自控能力不足等特征认识不足,对其思想教育缺少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我选择了几个重点对象,和班主任共同去关爱。如2018年洋泉镇中心小学139班学生欧若兰,家庭经济拮据,其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在外打工常年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我就和班主任左满元老师经常家访,并把她家的困难情况通过网络平台让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了解到。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在三天就捐款达4万元,让欧若兰家庭经济拮据的现状暂时得到缓解。而后,我多次与班主任左老师到访,指导留守儿童做家务等教育活动,系统培养树立留守儿童的价值观。通过关注,关心,关爱教育,欧若兰同学有了自信,生活也阳光起来,在期末统考中荣获了总分排名全年级第三的好成绩。为此,常宁市电视台为洋泉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教育做了专题报道。农村家庭中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相对较忽视,不会对其的学习抱有太高的期望,导致留守儿童本身对自身期望较低,没有太高的要求。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 特别是“留守女童”问题本身属于一种社会的常态现象,女孩不允许像男孩那样随父走南闯北。欧若兰同学就是留守儿童女孩的代表。我为此感到高兴: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为留守儿童教育中来,让留守儿童在家的心“暖”起来。
二:精神引领,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营造温馨的教育模式。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也需要我们教师的全力以赴。希望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作为校长,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的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分类登记备案,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随时与孩子的父母及监护人联系,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学校根据农村留守儿童胆小,多疑等性格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能健康成长。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学校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及有益身心的活动,使留守儿童能排解心中的压力,加强自身的教育。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如,2019年上期,我校就专门邀请了派出所张警官来学校做法制教育及心理辅导。为了落到实处,我们还恳请张警官和留守儿童建立手拉手活动,做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经过张警官的课外心理辅导,我校几个留守孩子阳光了起来,自信了起来。149班的左邵奇同学,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决定做一个有理想的阳光少年。
综合工作实际,学校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切实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三:爱生如子,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提高监护人的认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留守儿童不能只是“重物质、轻教育”,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像2018年上期的139班学生邓欣仪,因为爸妈不在家,经常看电视,特别羡慕别人有手机,她偶然发现了奶奶用来治病的4000元钱,就顺手拿来,在洋泉街上一口气买了四个手机,她想玩个够。当奶奶发现时,她身上仅剩800多元了,老人痛心疾首。我认识到,班主任要经常家访,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了解情况后,我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去她家里面。经过细心劝导,她把其余的3个手机退回给了商家,帮她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家校联动真的不可缺少。
通过这个教育事例,我要求并鼓励教师们每周利用休息时间每期家访不少于两次,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真正把留守儿童当自己的孩子。我和洋泉镇中心小学的左老师的实践证明,效果好。家访,可以近距离了解孩子在学校以外的生活。在情感上、语言上和学生交流起来更加亲切自然,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现在邓欣仪同学称我为“爸爸”了,心里是感动,是欣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的成长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身体发育不良、心理自卑等),我有责任与义务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关爱留守儿童,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关注留守儿童的措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用心去关爱,用真情去感怀,我们共同努力,争取让留守儿童的心变得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