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好人”最美警察高霞的故事
个人简介:高霞,女,现年41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三级警督,现任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中队长。
1999年,大学毕业后高霞被分配到榆阳分局马合派出所工作,2001年被调至治安大队户政科,2011年任命为户政中队中队长。因工作成绩突出,高霞多次被评为优秀户籍民警、报送人口年报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业务标兵、优秀女民警。2000-2006年连续7年被分局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被榆阳区妇儿工委评为全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市公安局评为全市户口清理整顿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省厅评为全省户口清理整顿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三届“榆林好人”最美警察。2016年被陕西省总工会评为全省十佳业务标兵。
初见高霞,只见她秀气的脸庞,白皙的皮肤,中等个头,看起来瘦小柔弱,文静娴雅。
后来,工作中每次见到她,她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让人心理暖乎乎的。
就是她,十年如一日,以惊人的毅力和无限的忠诚坚守着榆阳公安的户籍岗位,演绎着一段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就是她,以赤子之心,用那双瘦弱的双手将户籍工作做成了关注民生的“大事业”,在三尺平台上书写了人生的华章。
从警18年,高霞累计为辖区群众预约服务1000多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0余次,整理各类户口档案15万余份,办理户籍迁移、农转非、居民身份证等各种户籍手续15万余份。
热肠古道--视百姓为亲人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只有我们对群众付真情,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高霞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
作为户籍民警,高霞每天都要面对上百位办事群众,重复上百次几乎一样的接待,说上百次几乎一样的话,录入上百次几乎一样的数据,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枯燥乏味的工作,高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一丝懈怠,没有一丝厌倦,心系百姓,情暖万家。
2003年5月,居住在新明楼派出所辖区的贫困户张大娘,因儿子劳动教养,儿媳改嫁,8岁的孙子没有户口无法上学。
“我可怜的孙儿,没爹没娘心疼,8岁了学都上不了,你就行行好,帮帮我吧.....”。张大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到户籍室向高霞叙说自己的苦处。
“大娘,你先坐下来,不要急,慢慢说。”高霞一边搀扶着老人慢慢坐下,一边安慰老人说道。在了解情况后,高霞主动为张大娘写了申请材料,多次向户政科汇报协调后,为张大娘的孙子解决了上户问题。
“我真是遇到好人了,多亏了咱们的小高,忙前忙后,为我办成了这么大的事”。事后,老人十分感激,逢人便说。
2005年9月,全区居民照片微机录入工作全面展开,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高霞同志主动放弃了双休日,加班加点,抢时间、赶进度完成任务。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正当高霞忙的团团转,年老体弱的婆婆突然因脑梗塞住进医院。
“你心里只有工作,就没有这个家,没有老人,不尽孝道还当什么媳妇儿......”。丈夫埋怨高霞说。
面对丈夫的怨言,看着躺在病榻上面黄肌瘦的婆婆,高霞心如刀绞,权衡利弊,在工作与亲情的砝码上,她毅然选择了前者。
多年以后,每次想起婆婆病重,自己不在身边照顾,高霞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感,这种愧疚一直伴随着她而无法抹掉!
这样的事情,在高霞身上发生的太多太多。
面对办事群众,高霞热情接待,有时忙起来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群众多的时候,她为了缓解前台压力,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上厕所的时间,争取最快帮助群众办好相关事项。
对她来说,午饭耽搁了、下班推迟了是家常便饭。
她就这样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一颗火热的爱民之心,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为民之举,实践着“做人民警察,让人民满意”的庄严承诺。
初心不改--遍尝酸甜苦辣
有人说户籍窗口工作易做,因为它是基层公安的最小舞台,这里的工作反反复复、相对简单易做。
也有人说户籍窗口工作难做,在于小舞台上演绎的是大人生,这里的工作繁琐复杂,尝尽酸甜苦辣。
要在这个小舞台上施展拳脚实为不易,而要将公安事业凝练于这个小舞台就更加难得。
然而,高霞就在这三尺平台上,舍小家、顾大家,以她特有的微笑、特有的耐心、特有的真诚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2003年12月27日,寒冬时节,怀胎十月,即将临盆的高霞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了做好人口年报统计,她和16个派出所的户籍民警一直加班到晚上。
当劳累了一天的高霞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腹内一阵阵绞痛,手忙脚乱的丈夫急急忙忙把她送到北方医院。
“孕妇太劳累,胎儿又是巨大儿,导致孕妇大出血,你们家属也太粗心了”。医生声色凝重的说。
看着脸色苍白的高霞,丈夫心如刀绞。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12月28日,高霞顺利产下一子。多日工作劳累,加之体弱,产后的高霞和儿子同时生病,整整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月。
产假结束后,虽然在哺乳期,但高霞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
2008年,榆林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医保活动,但是办理医保要求必须是全家统一办理。
这样,有些人就到派出所要求“分户”办理医保。这既不符合市委、市政府提倡的“全民参保”方针,也不符合公安机关进行“分户”的规定。
“凭什么不让我们分户,我们家的户口要你管了,不给分户,我们就和你闹到底......”。
前来要求“分户”的群众情绪激动的嚷嚷着,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
“符合政策的,我们一定给你们办理,但是市委、市政府的和公安部门的政策我们也一定严格执行......。”高霞耐心细致地和群众摆事实、讲道理,讲市里推行的“惠民”政策好处,讲公安机关户籍管理规定等等。
在她有理有据地解说下,群众们终被感动,纷纷表示:“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
2015年4月21日,户政大厅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要求给自己变更年龄。
原来老人出生1934年,户口上报为1935年,导致各项惠民补贴和社保享受不上。
高霞耐心的向老人解释变更手续。
“我已80多岁的人了,竟然户口上错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还是警察呢?我不管,我因为户口上错享受不上政府给的任何福利待遇,我就找你们公安局的麻烦......”。老人听后嚷嚷地对高霞说。
“大爷,你别急躁,有事慢慢来,如果是我们的错误,我们一定给你更正......。”面对老人的无理吵闹,高霞努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耐心解释。
在高霞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最终老人逐渐平静下来,表示去按规定补办相关材料。
期间,高霞又利用下班时间,根据老人的属相在档案室查找当年的档案资料和身份证编码册,积极走访居委会,最终通过层层审批为老人补办了变更手续。
“闺女,谢谢你,真对不起,我急性子,你别放心里啊!”。当老人拿着办好的新户口本时,惭愧地一再向高霞表示歉意。
“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高霞一句朴实的话语像久旱的雨露洒在群众的心间。
一声“谢谢!”,道出了百姓最质朴的心声,也道出了百姓对高霞的最高评价。
创新机制--一切为了群众
“我们不但要服务好百姓,更要创新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高霞经常对户政中队民警说。
作为户政中队长,近年来,高霞主动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服务理念,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着力打造“最美窗口”服务品牌。
她创新“八个公开”。即在警务大厅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服务费用和监督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和接受群众监督。
完善“六个规范”。规范接待区域、服务设施、服务标识、挂牌上岗、办事程序和办事纪律。悬挂事项办理流程图,提供便民卡,做到“首问责任制”100%落实,窗口服务承诺100%兑现。
坚持“四个标准”。窗口接待民警做到“一笑”,接待群众咨询办事、来访投诉和报警求助,笑脸相迎,微笑服务;“双手”,接收和送达材料双手送递;“三心”,接待热心、工作细心、咨询耐心;“四声”,群众询问有应声、处理问题有回声、听到表扬有谢声、群众离开有送声。
开展“三个落实”。落实一次性告知办理机制,服务窗口要求做到“一次告知,二次办结”。落实一窗式高效受理机制。坚持做到“五清”,即咨询一次讲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手续一次办清,力争让办事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少排一次队。落实一站式温馨服务机制。在警务大厅设立便民咨询服务台,推出加班延时、提前预约、主动上门等便民服务新举措,开通老、弱、病、残、孕业务办理绿色通道。
推行“三不上岗”和“三不下班”制度,即头发不梳不上岗、衣服不烫不上岗、皮鞋不亮不上岗,不接待完最后一位群众不下班、不处理完当天业务不下班,不办完急办事项不下班。
在接待服务办事群众上,始终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茶水相递、一张指南相赠、一个答复相送,让办事群众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舒适。
有人曾不止一次的问高霞,“你干的户籍工作最繁重,还要经常受到群众的辱骂、冷嘲热讽,实在不行换个岗位”。
面对别人的不解和好心劝说,高霞总是微笑着说。“做了警察,选择了这份职业,不管好坏,我就要坚持做下去。”
平凡的工作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能塑造不平凡的人格。高霞就这样用她的爱心和真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三尺平台上书写着一曲曲警民和谐的佳话。
采访完后,高霞腼腆的笑了,但我们相信,在以后的路上,她依旧默默无闻,但会一路芬芳!
Copyright © 2024 法治宣传网 京ICP备18020194号-1
学术支持: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法治宣传网编委会
协办单位:北京铭瑄信息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