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法治论坛

法治论坛

法治论坛

企业“枫桥经验”的创新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10-10来源:未知点击次数:打印作者:网站管理员字号:

文/褚宸舸(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

  

 

  企业“枫桥经验”的意义

  

  企业“枫桥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枫桥经验”的基本原理,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平安企业为目标,以企业员工为基础,加强党建引领,促进人心凝聚和科学决策,着眼于企业安全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嵌入企业综合治理平台,打通企业内部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工作体制,采取调解等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化解各类涉企的矛盾纠纷的企业治理经验。

  

  经过56年的发展,“枫桥经验”的精神和理念已贯穿到了各行业、各领域。“枫桥经验”在其初创时期,主要以解决乡村矛盾纠纷为重心。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必须总结提炼升级版的适应城市生产生活需要的“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对规范管理、提高依法治企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了更加严格的约束,对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助推企业的发展,发挥企业的作用,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和谐协调发展,就要善于运用“枫桥经验”。

  

  近年来,企业在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同时,内部矛盾纠纷也频频出现,甚至出现或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作为城市的基本治理单位之一,企业创造性地运用“枫桥经验”,做好内外部治理,能促进企业中的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平安企业,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提出企业枫桥经验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企业作为特殊的组织,不仅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而且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枫桥经验”作为在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格局的变化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中国模式、中国话语,给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方向、思路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第二,建设和谐企业的需要。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治理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是矛盾纠纷的易发地,“枫桥经验”的优势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企业践行“枫桥经验”有助于企业内外部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有助于完善企业自身治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建设企业文化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凝聚人心、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独特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提出企业要培育富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职工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枫桥经验”也是一种治理文化、一种价值观。“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灵魂所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是“枫桥经验”的特色。在我国,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强调社会主义和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要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应当吸收“枫桥经验”。

  

  

  诸暨市三家企业的创新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职工保障机制,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国家电网浙江诸暨市供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诸暨供电公司)打造健身房便利职工强身健体;设置母婴室方便女职工哺乳育婴;营造走廊美术馆陶冶职工情操;布置书屋为职工提供精神给养;构筑心灵驿站(EAP工作坊)缓解职工压力;组织观影愉悦职工身心;通过参观企业展厅,培育集体荣誉感、凝聚职工共识;通过陈列“枫桥经验”的电力实践,强化职工服务意识;实施暖心工程;每年开展各种形式和主题的谈心谈话活动,及时解决一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阳光心灵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员工心理健康成长”活动,对员工实施心灵关爱。从工作、生活、个人成长、职业提升、解决心理诉求等多个渠道为员工“谋福利”。

  

  诸暨供电公司以“两堂、两站、三厅、四室、五廊”为内容,因地制宜搭建了企业文化礼堂。以内部网络为平台搭建网上“文化礼堂”“多维视角”等网络载体,打造“动静相融”“线上线下”的精神家园。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制度管事,文化管心”征文比赛、每年编印《企业文化故事集》、拍摄“我顺路”“你是我的眼”等微电影来传递正能量、开通“诸暨电力”“电木坨”等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理念,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公司各项工作。

  

  富润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富润集团)出台《富润控股集团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六十条》)共8章61条,内容涵盖职工工作、生活管理、家访慰问、劳动管理、民主管理、表彰先进、颂扬新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慈善救助、党建群团工作、离退休职工管理等。对职工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如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结婚、生育、医疗、工资、福利、退休、入伍、立功、解除劳动关系乃至家庭纠纷、生老病故、书报费发放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富润集团目标是追求和谐,强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办好企业让职工有个依靠。每逢端午、中秋、冬至、春节这些传统的节日,集团都会安排对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尤其是每年的春节,组织对近3000名离退休人员的大规模慰问,不捎不带不漏,60多个慰问组成员的足迹遍及诸暨城乡,即便是在外县市的离退休老同志也能收到邮寄的慰问礼金。集团还切实关心外来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每年春节都专门作出工作安排,对返乡过年的,帮助购买车票、船票;对留单位过年的,安排好年夜饭和业余文化活动。在年终总结评比时,优先考虑外来员工的评选名额,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琐事,集团着力做到职工的冷暖有人问,急难有人帮,生老病死有人管,呼声建议有人听,成绩进步有人赞……使职工感受到企业和谐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洁丽雅集团通过建立政企、校企合作推动智力援疆工程。尊重少数民族员工的文化习惯,投资建成5100多平方米的清真食堂和8700多平方米的室内员工活动中心。

  

  (二)促进人心凝聚,加强党建引领

  

  诸暨供电公司加强员工关心关爱,营造和谐的内部氛围。公司关爱新进员工,开展“爱上诸暨”系列活动,让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关爱外地员工,在节假日送上陪伴和祝福;关爱困难员工,落实“金秋助学”等困难帮扶举措;关心退休员工,每年开展退休员工团拜会。

  

  诸暨供电公司构建“10+1”常态学习模式,即建立完善10项制度,创办1个管理学院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举措。所谓10项制度,是指三会一课制、班组四会制、板报管理制、形势任务教育人人过关制、“面对面、肩并肩、心连心”谈心谈话制、读书管理制、明诸讲堂活动制、党员积分制、攀登计划制、“向他们学习”专栏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其次,推行“党员管理1+N”模式抓队伍,党建工作逐步形成三维立体式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党员管理1+N”中的“1”,即党员必须参加组织关系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N”,即党员自主选择参加一次以上公司党委范围内其他支部的活动,通过党员管理模式的创新增强不同支部之间的整体协作性,引导党员自我管理。实行党支部工作“联评联考”,建立党支部工作评价体系,通过支部自评与互评,联评联考办公室联评,党委审定的方式进行评价,实施一月一评,年度综合评定,进一步增强对党支部工作的常态化考核、信息化管理、科学化评价。“项目制管理”把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引入到支部活动管理中,建立“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结项与验收→评比表彰→资料存档”规范化管理流程,以项目调动各党支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富润集团强调凝聚员工思想共识。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富润集团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生产经营的中心展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利用工余饭后,重视情感交流,热心、真心、耐心,见缝插针,深入到职工宿舍、家庭、饭桌,既润物细无声,又雷厉风行。党、工、团组织和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注重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工作载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其次,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在知识分子、经营管理骨干、技术科研骨干、先进模范人物、生产一线青年职工骨干中发展党员。集团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支部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党委把是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作为考核支部、总支“双争”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

  

  洁丽雅集团通过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利用援疆资金,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洁丽雅少数民族纺织班和少数民族骨干员工双语技能培训班,出资500万元设立“洁丽雅少数民族青年就业促进基金”,建立起一个能持续提供有较高素质、懂双语的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库。公司建立了5100多平方米的清真食堂和8700多平方米的室内员工活动中心,声、光、电齐全的大型舞台和高清LED电影放映设施,运动场、便利超市、特色餐馆、银行终端服务系统、托儿所、医务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为鼓励员工长期留在企业,公司专门制定了夫妻员工在公司工作满10年(单身员工工作满20年),赠送产权房一套的奖励政策。创建了“双通道”管理模式。2015年,他们开展了“帮一对十”活动,即每个共产党员和管理干部,至少帮扶一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结对10名以上少数民族员工。截至目前,已帮扶结对1201名少数民族员工,覆盖面达67%,加上各族员工之间互相结对,覆盖面已接近80%。

  

  (三)以平安建设为目标保障企业平稳运行

  

  第一,构建政企联动的安全防控机制。企业结合“平安诸暨”建设,以维护企业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主动对接市政府、公安局和司法局,建立联动、联保、联防协同机制。

  

  诸暨供电公司推行政策处理镇乡包干机制,每年年初召开电网建设协调会,与镇乡(街道)签订《电网建设政策处理责任书》,把电网建设的政策处理、前期工作纳入属地镇乡(街道)责任制考核,及时协调解决电网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建立重点工程定期通报制度,每月定期向市政府提交《电力重点工程月报》,及时反映电力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并积极向市主要领导汇报,每年提请市主要领导专门督查电力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电力重点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程安全开展、如期投运。在灵绍特高压绍兴换流站成立浙江第一家“特高压警务室”,由诸暨市公安局派驻2名警察和3名协警常驻办公,指导工程项目部加强内部治安安全防范、排查,协调处置安全隐患和涉电矛盾纠纷,防止涉电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成立公安供电联络室,依法查处破坏、盗窃电力设施以及窃电、收购和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指导供电企业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助化解供电企业群体性事件和矛盾纠纷,建立警企长效合作机制。与司法局联合组建诸暨市电力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电力调解室,聘请司法、律师和诸暨市调解志愿者联合会专家担任人民调解员,引入第三方力量,妥善化解各类涉电矛盾纠纷。

  

  第二,建立企业安全运行防控网络。企业始终坚持技能培训和安全核查,不断提升自身防控能力。诸暨供电公司成立市、镇、村三级电力组织体系,统筹协调解决电力设施保护、电力安全隐患整治和电力治安综治中遇到的问题。组建安全质量稽查大队,建立班组长及以上干部参与安全稽查制,开展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稽查。以配网运行管理专项稽查为抓手,自主开发试用配网智能巡检系统和变电所监控信息智能告警优化平台,开展专项排查治理。深化安全生产月、电力设施保护月活动,着力开展安全教育“三到位”(公众安全教育到位、重点人群教育到位、重点地段防范到位)活动,宣传《浙江省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等电力法律法规,群防群治组建义务护线员队伍,维护了良好的供用电秩序。推进农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保障了居民用电安全。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加强抗击雨雪冰冻、台风对电网的侵袭的能力。强化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有效降低电网改造期间的电网风险和限电损失。同时,通过电视等媒体告知医院、银行、学校等做好应急工作,保证了电网平稳运行。

  

  (四)以合作共赢为导向坚持履行社会责任

  

  第一,建立优质服务保障机制。诸暨供电公司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成立电力保障工作小组,每月向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组通报电力保障进度。建立台区经理驻点服务机制,公司200余名台区经理每周至少一次到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优化用电方案,指导居民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开展“用电服务到乡村,交费方便到家门”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帮助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用户破解电费交纳、用电业务受理等难题。推动建立社会化电力服务体系,以社会电工和农村电工为主体,提供城乡居民表后社会化电力服务,并纳入“96345社会服务信息平台”和全市468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居民用电表前表后都有人管。积极探索,提供优质高效用电服务。推进“互联网+”营销服务,完成电E宝注册1万户,高压、低压非居民、居民客户线上办电比例达到90%以上。通过微信、社区等公共资源,以“物联网”搭接用户—物业—供电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关系,第一时间掌握客户需求,帮助解决用电难题。推广微信公众平台,为用电客户提供电量电费查询、电子账单订阅、投诉意见受理、网上营业厅等多项服务。开展主动抢修服务,专门成立配网抢修指挥中心和区域性专业抢修队伍,通过配网抢修指挥平台24小时监控供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对故障的智能查找、快速发现和准确定位,并及时向区域专业抢修人员下达抢修指令,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拓展带电作业服务,坚持“能带不停”的工作原则,创新开展绝缘导线穿刺作业法,满足重要用户对连续供电的质量要求。优先采用带电作业方式进行日常消缺和事故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次数、缩小停电范围。

  

  第二,注重社会生态环境保护。诸暨供电公司在灵绍特高压绍兴换流站立项审批阶段,由以往单纯考虑技术经济性向兼顾社会与环境价值转变,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水土流失以及社会稳定性风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评估,从环境与社会影响的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并制定了详尽的项目环境管理方案和水土保持方案,尽力将项目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规划设计阶段,由满足工程需要向兼顾周边居民、企业诉求转变,在换流站的选址上,将换流站安置在凹形山体中,与周边居民形成天然屏障;在设备选型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节能降噪、节约占地的环保型设备;在工程设计上,采用同塔双回、同塔四回架设,降低对土地的占用。在施工建设阶段,由保证工期与质量向兼顾社会与环境影响转变,在施工现场设置洒水装置,对过往运输车辆进行洒水防尘,避免施工扬尘污染环境;施工工期尽力错开农耕季节,避免施工对农民田间劳作的影响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富润集团结合企业特定的历史背景,提出要做永久本分和谐的企业。坚持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的本分。

  

  洁丽雅集团争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践行者,积极做科学技术研发和绿色发展。立足新疆,充分利用当地优质棉花资源、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棉纺织全产业链、引领创新绿色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立南疆首家院士工作站,通过原材料、技术和工艺创新升级,进一步强化洁丽雅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环保节能型冷扎堆漂炼工艺流程的毛巾生产企业、全国第一个研究开发高速宽幅剑杆毛巾织机的毛巾生产企业等。

  

  第三,加强社会对口帮扶工作。富润《六十条》强调“让经营管理技术骨干通过辛勤劳动富起来,但不能让职工群众穷下去”“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帮扶弱势群体,1996年富润成立了“困难职工基金会”,迄今共募集资金2300余万元,累计捐款13万多人次,救助特困、困难职工18000多人次,救助金额2000余万元,成为职工抵御困难的坚强后盾。

  

  洁丽雅集团打造产业援疆项目,创新性地破解少数民族地区“用工难、培养难、融合难”三大难题,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质量、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的良好社会效益,开辟了一条在欠发达多民族地区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的新路径,为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作出有力贡献,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2015年,洁丽雅一期项目建设中,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90%以上使用新疆籍员工,60%以上岗位提供给少数民族。截至2017年底,洁丽雅已安置就业3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近2000人。创建“双通道”管理模式,每个共产党员和管理干部帮扶一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结对10名以上少数民族员工,有效增进了各族员工交流融合,使得员工留存率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12月底,已帮扶结对1201名少数民族员工,加上各族员工之间互相结对,覆盖面已达80%。

  

 

 

  

  (五)以企业综治平台为载体多元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

  

  近年来,诸暨市全面加强“企业综治中心”平台建设,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导向,全面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人社、信访、法院等资源,建立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企业综治平台。建立平台实体化运行机制,做到了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矛盾纠纷联调,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和方法,有效化解了涉企各类矛盾。

  

  第一,构建矛盾纠纷预防预警机制。诸暨供电公司“电力综治中心”是诸暨市首家集企业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室、矛盾调解室和电力践行“枫桥经验”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办公区。

  

  公司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策略,对可能发生的社会风险进行归类,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置措施与预案,即将电网运行中的社会风险划分为意识缺失型、技能缺失型、利益冲突型和违法违规型四大类。对于意识缺失型,开展现场教育,引导公众参与高压线附近的危险行为的监督;对技能缺失型,建立对接机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风险防范培训,保障施工作业中的电网安全;对利益冲突型,整合农林部门、地方村委、农户多方资源,将高压线附近的苗木改种为低矮经济作物,同时从源头上减少大棚使用的种植方式;对违法违规型,依托“平安诸暨”建设,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治理威胁电网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对电网外力破坏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第二,创新矛盾纠纷的沟通机制。诸暨供电公司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由沟通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在施工建设现场设置居民投诉办公室,接待施工阶段的信访和投诉,及时掌握并管理施工过程对居民的影响。针对居民对电磁辐射、噪音污染等存在担心心理,组织人员带上电力设计规范,进村挨户对村干部和村民进行解释,让村民知道换流站建设符合设计规范,对人体的影响极小。通过及时、细致的沟通解释工作,使得村民逐步消除了对换流站建设的抵触情绪,赢得了公众对电力工作信任和支持,实现了电网工程的“无障碍建设”。在该工程两年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责任性投诉和群体性阻工事件。

  

  富润集团制定了主要领导联系制度。职工有建议、呼声、要求或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也可直接向集团主要领导反映。对职工的来信、来函、来电,企业负责人都要及时处理,还要及时登记存档。对职工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分轻重缓急,及时处理。对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过激行为给予说服教育,不激化矛盾。

  

  第三,建立矛盾纠纷联动调解机制。诸暨供电公司联合市司法局成立电力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司法、调解志愿者联合会等第三方力量,合力化解各类涉电矛盾纠纷,促进电力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和电力知识及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涉电纠纷发生及激化。同时公司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反应涉电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提出防范涉电纠纷的意见和建议。选聘群众信任、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供电所一线员工担任“电力老娘舅”,根据各自工作区域,划分服务对象,通过定期上门沟通,公布联系号码,及时化解涉电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富润集团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和集体协商小组,依法推行、监督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六十条》要求,当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公司调解小组要在一周之内完成第一轮调解工作,调解工作要尽可能做到不过夜。调解结论都要有书面答复,备案存档,并报告监事会。对无法达成和解的,争议双方可向上一级劳动部门申请仲裁。集团现有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兼外来员工联络员)30人,8人经培训获得法律监督员资格。2012年以来依法调解劳动工资、劳动安全等劳动争议案50多件次,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企业“枫桥经验”的启示

  

  第一,目标是构建和谐、平安企业。企业“枫桥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将员工权利摆在首位,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有生力量,从而有助于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进而推动和谐企业的构建。以和谐劳动关系为纽带,积极推动企业平安运行,落实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防控风险,必须重视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一方面,通过企业内部上下级常态化的信息交流,促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信任。内部沟通是构建企业的民主文化、承担社会责任、彰显企业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企业依靠、动员企业外部力量,引入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电企既要赢得地方党委的支持,还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企业构建民主文化,激发员工参与度,服务群众,从而有效预防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和企业党建相结合。企业“枫桥经验”将推进民主管理、加强企业党建和凝聚员工思想有机结合。把党建引领置于核心,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把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广泛收集员工意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部署。从党建引领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群团共建、文化建设和社会担当等五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依法经营前提下,创造财富,增加国家税收,解决群众就业,本身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除此之外,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投资者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第四,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矛盾纠纷来源于社会生活,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离不开社会参与。企业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既要激发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也应当以开放姿态,充分利用企业之外的社会资源。企业的人民调解工作,是企业职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活动,本身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矛盾纠纷相当一部分同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系。企业要健全职工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综治组织和调解组织的基础平台作用。保证工会组织从源头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发挥主体作用。企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密切与工会等群众组织的联系与协调,共同促进企业协商民主的发展,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既努力避免纠纷的发生,也使得已经发生的纠纷通过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及时处理,避免纠纷的扩大和升级,从而维护企业稳定,实现职工权益。

  

  (本文系中国行为法学会《我国社会治理中的法律行为研究》(2018中行法研001)、国家电网诸暨供电公司《企业枫桥经验课题研究》和“三秦学者”西北政法大学基层社会法律新团队的成果)

收 藏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