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法治宣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与法
  社会与法
法学权威共筑民营企业维权法治屏障,赋能营商环境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07-07 19:43  阅读:

  2025年7月7日,一场承载着民营经济法治保障深层思考的高端法学研讨论证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包头市民营企业主马永生的维权案件为剖析样本,汇聚国内顶尖法学专家、资深法律实务人士与商界代表,从个案折射的制度性梗阻入手,为打通民营企业维权通道、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法治营商环境体系,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蓝图。
 
  参会阵容凸显了跨领域协同推进法治建设的决心:清华大学崔建远、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北京大学湛中乐三位国家级法学权威领衔,从民商法、行政法等维度展开系统性论证;北京求法律师事务所赵萍、北京盛法律师事务所郭殿玉等实务专家深耕程序细节,提供实操路径;包头市总商会名誉会长马永生、于占平等商界代表则以市场主体的切身体验,传递产权保护的迫切诉求。
 
  案件核心直指法治实践中的关键矛盾:2007年溪翁庄镇企业总公司以土地房产抵押借款990万元,2009年镇政府违法注销企业且未清算,导致抵押物被占用却权属悬空;2014年马永生合法受让债权后,十余年诉讼始终未能突破“程序空转”困境。这一个案不仅是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痛点呈现,更暴露出行政行为规范化、司法救济有效性等深层问题,成为观察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窗口。
 
  研讨会最终凝聚共识:马永生案的价值早已超越个案范畴,它所触及的产权保护、行政规范、司法效能等问题,是法治营商环境现代化的核心命题。专家们一致认为,个案的公正解决不仅是对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更是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的践行——唯有通过个案突破推动制度完善,让法律条文真正转化为市场主体的安全感,才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崔建远教授在总结中强调:“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本案的研讨,是法学界以专业力量推动制度革新的责任担当。”杨立新教授补充道:“法治营商环境的升级,既要‘大案’彰显决心,更要‘个案’传递温度。”湛中乐教授则指出:“行政行为的边界清晰了,司法救济的渠道畅通了,市场主体的信心自然就坚定了。”
 
  此次研讨会的深层意义,在于将个案维权升华为法治体系完善的实践探索。它不仅为马永生案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更向社会传递出“以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明确信号——通过个案正义推动制度革新,让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权利救济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正是新时代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要义。(刘国军)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521932412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