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照登
来信照登
信访维稳无小事 情真意切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3-03-08来源:未知点击次数:打印作者:法宣中心字号:小中大
-------------2022年广西信访心理服务与研究协同中心信访接访纪实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地生机盎然。3月3日上午,家住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柳沙路8号航务生活区的周老先生迎来了久违的艳阳天。广西信访心理服务与研究协同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一大早就来到他家里嘘寒问暖。原来,周老先生1965年4月在广西平乐县工作,1976年8月转为广西航道大队职工,2010年退休。但是1965年至1976年的工作时间没有计算到退休工龄,周老先生为这事信访了多年,这个问题也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南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刘玉萍一直都在为周老先生的这个心结进行疏导,并亲自带领心理咨询师上门家访,致力排忧工作。今天,解决他的信访问题总算是有了盼头,周老先生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豁然了。刘玉萍会长感慨地说:“信访接待是一项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工作,日常工作一定需要见人见事见感情,以真心换真心,我们实实在在对群众的好,真诚会感动他们,信访工作自然会水到渠成,再难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从3月2日召开的广西信访心理服务与研究协同中心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过去的一年,全区信访工作在经受住疫情的严峻考验的同时,信访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来自自治区信访局、南宁师范大学,以及南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相关人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化信访心理服务与研究工作,探讨新理念、新方法,明确信访工作新方向、新目标,推动成果转化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
据悉,广西信访心理服务与研究协同中心成立于2018年12月。全区信访系统注重引进心理学专业人才,由熟悉信访工作业务的心理咨询师参与接访工作,成为人民群众认可的“专家接谈员”;同时积极探索“心理咨询师+”包案化解机制、“信访工作进讲堂”、“校园师生进信访部门”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目前,“心灵驿站”、“心灵氧吧”、“情绪宣泄室”等信访心理服务场所,成为全区信访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治区信访局副局长黄伟勤在会上表示,群众利益无小事。自治区信访局以及相关职能单位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诉求,依托广西信访心理服务与研究协同中心紧密合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依规解决好来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下一步,自治区信访局将推动协同中心在发挥“一中心四平台”作用的基础上(即依托协同中心,成为多方交流协作的新平台、多元化解矛盾的新平台、社会心理服务深化提质的新平台、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的新平台),优化工作机制,加快成果转化运用,推动文明服务、文明信访,切实构建信访为民的新桥梁,打造更有有温度的信访。
南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刘玉萍会长认为,不是所有诉求都合理合法的,但是每一位信访人都是渴望被温暖被关爱的。南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全力以赴配合自治区信访局积极探索心理咨询在面对信访人时学会奏响温情七步曲,构建“用真心,暖人心,见初心”的工作模式,助力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广西信访心理服务与研究协同中心心理咨询师在参与日常接访和家访工作中,用“倾听”“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有效地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化情绪为情谊,创造了信访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与信访人聊天的温馨环境。在倾诉与倾听的过程中,来访者感受到了被信任、被接纳、被尊重、被认同、被理解、被关注的温暖。心理咨询师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运用“重复”+“询问”等技巧,帮助来访者提升自我觉察和认知能力;用“认知行为”技术引导来访者正面积极地重新看待所面对的问题。受信访部门委托,协同中心心理咨询师对一些信访人进行有效“家访”。通过家访中的角色互换,给来访人家庭送去温暖和关爱,让来访者改变原有的认知,更客观理性地反映问题。
文稿:江怀章
摄影:张春梅
文稿:江怀章
摄影:张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