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法治论坛

法治论坛

法治论坛

媒体融合前置观念

发布时间:2019-06-05来源:未知点击次数:打印作者:网站管理员字号:

 

  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正在各地展开。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建设第三方平台和自平台刚开始的喧嚣散尽以后呢?下一步呢?方向呢?可持续性呢?传统媒体人要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实现真正的变革,首先要从头部做起,形象的表述就是,清空大脑中原有的OS运行系统,重装网络时代OS运行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运行系统,通俗而言,就是转换观念和立场。这点至关重要,而且是前提条件。正如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和大解放。

 
  站在传统媒体立场看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一定是传统媒体的角度和视野,也一定是传统媒体的惯性思维与做法,实践所见的更多也是传统媒体体系的修修补补。总有“想当初我们”“万变不离其宗”等这样的守业心态。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思维改造我们自己,确立全媒体立场和认知,这样才可能立足未来回头看现在,才能一目了然,豁然开朗,知道路径、手段、方法,利用网络时代融合融通的一切机会,再创业再创新,走出全新的发展道路,而不仅仅是存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增量及其壮大的空间。
 
   最新的流媒体未来之争中,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实践已经难以适应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这个时代是真实与虚拟、可见与不可见、内在与外在、个体与圈层高度关联和打通的时代,它的实践流程与环节与以往有所不同,特别是实践主体,甚至很可能不是人,而是机器。这里所说的用户含义丰富,可以是个体、群体和整体,也可以是历史、现实和未来,可以是静态、动态和混合态,可以是人、机器、人机交互。
   
  互联网上半场是连接互联网,基本上突出和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而互联网下半场,特别是物联网后,人、信息(数据)、资金、物等(四大资源)完全连通后,黏性就比流量更具有价值。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发展的数量级标准是流量,这个也很重要,但是流量更多的还是在存量上做加法,即让原有业务在新平台上到达更多用户。可是在日益分众化、差异化,用户加速圈层化的当下和未来,价值创造更多地依赖于上述四个资源的连接频率,频率越高说明黏性越强,消费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大;还依赖于资源品牌的忠诚度,黏性越强,说明忠诚度越高。因此,可以说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发展的质量级标准是黏性和忠诚度,这才是真正做增量,基于原有业务,创造出更多增量业务,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不是简单数人头,而是产生出圈层的几何级数黏性。从发达国家媒体融合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单纯利用第三方平台和自有平台迅速扩展用户流量的阶段已经渐渐式微;而逐步用自己优质的内容产品和关联服务留住忠诚用户,逐步形成黏性强的圈层,才能创造更垂直化、更场景化和更智能化的品牌文化圈。
 
  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在网络时代,需要知古鉴今,更需要以未来判断现在。(刘国军)

收 藏    关 闭